銷售部:029-85692966
綜合部:029-85692985
人力資源:029-85692965
業(yè)務部:13572920003
售后部:15809225320
配件聯(lián)系:029-85691269
地址:西安高新區(qū)新型工業(yè)園西部大道109號
郵編:710119
第33卷 第6期 2011年6月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.33 No.6 Jun.2011
DOI:10.3963/j.issn.1671-4431.2011.06.014
收稿日期:2011-04-29.
基金項目:國家自然科學基金(50978031);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(yè)務費專項資金(CHD2009JCJ151);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(2009318812069)和浙江交通科技項目(2007H21).作者簡介:田耀剛(1978-),男,博士,副教授.E-mail:tianguang78@126.com
厚層水穩(wěn)碎石壓實評價方法研究
田耀剛1,2,肖世品3,項柳福4,李煒光1,2
(1.長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,西安710064;2.交通鋪面材料教育部工程中心,西安710064;
3.浙江省衢州市交通局,衢州324000;4.浙江省公路局,杭州310009)
摘 要: 厚層水泥穩(wěn)定碎石結構因具有剛度大、分散荷載能力強等特點應用前景廣泛,然而其壓實度沒有統(tǒng)一的測試與評價方法?;诖?/span>,該文在3種壓實試驗基礎上,提出一種厚層水穩(wěn)碎石壓實度檢測評價方法,并將其用于試驗路壓實質量控制,通過試驗路鋪設與跟蹤調查研究,證實該方法簡便、有效,能夠滿足厚層水穩(wěn)碎石施工現(xiàn)場壓實度檢測需要。
關鍵詞: 厚層水泥穩(wěn)定碎石; 試槽試驗; 壓實; 評價方法
中圖分類號: U 416.1文獻標識碼: A文章編號:1671-4431(2011)06-0059-05
整體性水泥穩(wěn)定碎石基層結構因為具有剛度大、分散荷載能力強等優(yōu)點[1-5],被廣泛使用在廣東、浙江等缺乏粉煤灰的地區(qū)。實際使用時受技術規(guī)范的限制,單層鋪筑厚度多為15~18 cm,多層鋪筑的施工方式,使結構從設計時的整體受力變成了實際的多薄層受力,影響了整體性基層使用效果。近年來,諸如DT220、英格索蘭SD175、中大YZ32等[6]大激振力碾壓設備的推廣應用,使單層鋪筑厚度增加成為了現(xiàn)實。國內也對此進行了探索,如2004年的廣西北流-寶圩二級公路改建工程項目[7],單層鋪筑壓實厚度27~32 cm。2006年以后,在河南、江西、山西等省進行了大面積嘗試[8-10],實踐證明,增加單層鋪筑厚度是可行的。然而目前規(guī)范常用的灌砂法、環(huán)刀法及核子密實度儀法等壓實度檢測方法不能有效評價厚層水泥穩(wěn)定碎石結構的壓實程度[11-12],厚層水泥穩(wěn)定碎石結構壓實度沒有統(tǒng)一的標準測試方法,現(xiàn)場如何測試成為了一個技術瓶頸。因此,研究厚層水泥穩(wěn)定碎石的壓實檢測與評價方法對推動此項工作就顯得尤為必要。作者通過大激振力試驗裝置在室內采用試槽法成型厚層水泥穩(wěn)定碎石結構層,利用3種方式對不同層位的壓實度進行了檢測,并結合浙江的實體工程,研究并提出了厚度增加條件下水穩(wěn)碎石的壓實檢測與評價方法,研究成果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。
1 試 驗
1.1 級配、水泥劑量和含水量
在原材料技術性能滿足要求的前提下,為了使試驗更具代表性,水泥穩(wěn)定碎石的級配選用5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(guī)范6(JTJ034)2000)中值(級配曲線見圖1);水泥劑量根據(jù)試驗路鋪筑時的室內試驗結果增加0.5%;采用室內重型擊實試驗測試含水量為4.8%,實際拌和時適當增加0.5%,以滿足蒸發(fā)的需求(該試驗中采用為5.3%)。
1.2 方法
1)試槽試驗壓實參數(shù)
參照現(xiàn)有研究成果,以現(xiàn)有大激振力壓路機為原型,反算出室內試驗所需的激振力[1],相當于現(xiàn)場80 kN激振力的壓實效果。
2)試槽試驗試件尺寸
(1)平面尺寸 考慮到高速公路水穩(wěn)碎石集料的最大粒徑不大于37.5 mm,灌砂法試驗儀器基板尺寸以及每次檢測的數(shù)量,同時使碾壓試驗盡可能模擬路面結構的邊界條件。根據(jù)預先確定的試驗數(shù)量和拌合機械的功效,結合碾壓時邊界對碾壓效果的影響,考慮到灌砂法筒測直徑20 cm,檢測位置呈四邊形分布,為保證灌砂挖孔邊界距邊界至少有3倍最大粒徑的距離(4 cm@3),邊長至少為20 cm@2+4 cm@3=52 cm;而檢測用基板邊長為40 cm,試坑邊長至少為40 cm@2=80 cm,此外檢測位置之間和檢測位置與邊界之間留有一定的富余空間,故邊長選定最大值為80 cm+10 cm@3=110 cm。即開挖面積確定為110 cm@110 cm,檢測位置布置圖見圖2。
(2)開挖深度 這類結構的現(xiàn)場鋪筑最大壓實厚度為30 cm,施工時松鋪系數(shù)為1.3,室內適當放寬至1.5,故試槽有效深度取45 cm。
3)測試方法
攤鋪過程中重要保證均勻,減少離析現(xiàn)象。文中試驗是利用混凝土攪拌機拌料,出料時分別從試槽的兩端和中間裝料,將其粗平后用平板夯整平表面。使用大激振力振動成型設備對整平后的表面進行振動碾壓,首次成型時,在碾壓2遍后進行表面15 cm壓實度檢測,直至壓實度達到設計的起始壓實度99%、100%、101%、102%,記錄下碾壓遍數(shù)作為下次試驗的碾壓遍數(shù)。
檢測方式:
方案1:分為上15 cm和下15 cm兩部分分別檢測。首先檢測上部壓實度,檢測方法同普通水泥穩(wěn)定碎石。下部壓實度檢測時,把上面孔挖大,做出一個平面,保證能放下壓實度檢測基板,然后再按照同樣的方法進行檢測。以減少砂落距的不同對檢測結果的影響。
方案2:整體厚度通芯檢測,使用直徑為20 cm并加高約10 cm的大型灌砂桶(見圖3),全厚度一次檢測壓實度。
方案3:直接測試中間部分的壓實度,先將表層約5 cm去除并擴大至能放置基板,然后放置基板使用直徑為20 cm的灌砂桶檢測結構層中部20 cm的壓實度。
以上3種檢測方法各有利弊,為了選擇合適的壓實度檢測方法,必須對這3種方案進行試驗分析,綜合比較后選擇一種最適宜厚層體積水泥穩(wěn)定碎石路面施工的壓實度檢測方法。
2 測試結果與分析
試槽試驗的上15 cm壓實度為99%、100%、101%、102%,測試在此前提下上述3種壓實度變化規(guī)律。
方案1測試結果見表1。
表1 上、下15 cm壓實度檢測結果匯總 /%
層位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均值 |
上15 cm | 101.5 | 100.8 | 101.3 | 100.7 | 102.1 | 100.5 | 99.5 | 100.9 | 100.9 |
下15 cm | 99.8 | 99.2 | 99.1 | 98.9 | 99.3 | 98.1 | 98 | 99.3 | 99.0 |
上下差值 | 1.7 | 1.6 | 2.2 | 1.8 | 2.8 | 2.4 | 1.5 | 1.6 | 2.1 |
上下均值 | 100.65 | 100 | 100.2 | 99.8 | 100.7 | 99.3 | 98.75 | 100.1 | 99.9 |
從上下壓實度檢測數(shù)據(jù)情況可以看出,當上部的壓實度控制在99%以上時,下部的壓實度也不低于98%,均能滿足規(guī)范的最低壓實度要求,而上下壓實度差值也基本控制在2%之內。據(jù)此可以推斷,若上層的壓實度達到101%時,下部的壓實度一定大于98%,能夠滿足高速公路的最低壓實度要求。
此外,由于下部檢測時基板的放置難以做到像上部測試時那樣平整,從某種意義上說,該數(shù)值較實際有所偏小。上下壓實度均值也可以用30 cm檢測來檢測,所以關于下部壓實度數(shù)據(jù)偏小這一點可以通過對30 cm壓實度的檢測加以驗證。
方案2測試結果見表2。
表2 30 cm壓實度檢測結果匯總 /%
組次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均值 |
壓實度 | 100.2 | 99.5 | 101.6 | 98.6 | 99.3 | 100.8 | 98.8 | 100.7 | 99.94 |
30 cm壓實度檢測避免了上下層分別檢測時對下層檢測數(shù)據(jù)的影響,從檢測結果來看,數(shù)值較上下層分別檢測測試的均值略大。30 cm能反映整個結構層壓實度的均值,但是對于施工過程中擔心出現(xiàn)的下部壓實度不足的現(xiàn)象難以體現(xiàn)。同時由于其檢測速度慢,對路面結構破壞大[1],所以不能作為大范圍使用的檢測手段。
方案3檢測結果見表3。
表3 20 cm壓實度檢測結果匯總/%
組次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均值 |
壓實度 | 101.2 | 100.5 | 102.6 | 99.6 | 101.3 | 97.8 | 100.5 | 98.8 | 100.29 |
中部20 cm檢測結果顯示,略高于30 cm檢測,符合壓實度從上至下逐漸降低這一規(guī)律,中部20 cm檢測較上下分層檢測時間短且較30 cm通芯檢測對路面破壞小,適宜于厚層水穩(wěn)碎石壓實度檢測。
結合表1數(shù)據(jù)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當中部20 cm壓實度大于99%時便能保證下部15 cm壓實度大于98%。
從3種方案特點方面看,方案1采用傳統(tǒng)方法測試上層的壓實度比較合適,在進行下層檢測時由于必須開挖一個能放置基板的面積,并且可能由于基板的放置不平整,會使檢測結果偏小。方案2的檢測結果僅為整個結構層的平均壓實度,不能反應上下結構層的壓實度情況。方案1、2除了均對路面造成較大的破壞外,檢測花費的時間也較長,不適宜作為厚層水泥穩(wěn)定碎石壓實度檢測的方法。方案3的檢測結果表征結構層中部20 cm的壓實度情況,可以作為補充。
結合以上3種壓實度檢測方法的優(yōu)劣,提出一種適合厚層水穩(wěn)碎石的結合式壓實度檢測系統(tǒng),其流程圖見圖4。
檢測流程說明:在同一種施工工藝的一個檢測范圍內,對壓實后的厚層水穩(wěn)碎石路面首先進行上15 cm壓實度檢測,如果上15 cm壓實度<100%則判定為壓實度不合格,需要重新壓實。上15 cm壓實度>100%則分兩種情況對待:當上15 cm壓實度>101%時則整個結構層的壓實度合格;當上15 cm壓實度為100%~101%時需檢測中部20 cm壓實度數(shù)值,若不小于99%則合格,否則為不合格。
3 實體工程驗證
課題組于2007年8月31日~9月1日在浙江龍麗麗龍高速蓮都段樁號為K5+708~K6+406分別鋪筑了28 cm和30 cm厚層水泥穩(wěn)定碎石試驗路。厚層水泥穩(wěn)定碎石試驗路位置結構圖見圖5。
在試驗路現(xiàn)場大激振力壓路機進行3遍碾壓后進行上15 cm和下15 cm壓實度檢測,發(fā)現(xiàn)上部壓實度為99%,而下部壓實度檢測僅為96%。于是改變壓實遍數(shù)為4遍,通過4個檢測點的檢測發(fā)現(xiàn),當上15 cm壓實度為101%左右時,下15 cm壓實度增為99%以上,滿足了壓實度要求。之后,便只進行上15 cm壓實度檢測,利用室內試驗所推薦的檢測流程檢測,完全能夠滿足要求。檢測數(shù)據(jù)見表4。
表4 厚層水泥穩(wěn)定碎石壓實度檢測結果
日期 | 樁號 | 碾壓狀態(tài) | 含水量/% | 壓實度/% | |
2007年8月31日 | K5+800 | YZ32碾壓3遍 | 5.8 | 99(上15 cm) | 96(下15 cm) |
K5+800 | YZ32碾壓4遍 | 5.8 | 100.8 | 99.3 | |
K6+020 | YZ32碾壓4遍 | 5.8 | 101.2 | 99.5 | |
K6+050 | YZ32碾壓4遍 | 5.8 | 101.5 | 99.7 | |
K6+130 | YZ32碾壓4遍 | 6.6(測試值) | 101.3 | 98.8 | |
2007年9月1日 | K6+180 | YZ32碾壓4遍 | 6.5 | 101.5 | -- |
K6+240 | YZ32碾壓4遍 | 6.5 | 102.1 | -- |
注:含水量測試值是從碾壓現(xiàn)場測試的結果;壓實度測試時,標準密度均采用重型擊實確定的密度2.30 g/cm3。
現(xiàn)場測試結果顯示,通過提高上部結構壓實度的措施,可以確保下部結構的壓實效果,證明上述流程圖4中提出的測試方法是可行的。
圖6為厚層水泥穩(wěn)定碎石取芯試件,取芯件完整無損表明一次鋪筑整體性能有較大提高,底部平整無松散證實激振力的增加能夠確保底部壓實。
為了檢驗文中提出的厚層水穩(wěn)碎石結合式壓實度控制方法對試驗路的鋪筑效果影響,課題組先后于2008年5月及2010年7月對蓮都段厚層水穩(wěn)碎石試驗段的使用狀況進行了跟蹤調查和相關檢測。從對試驗路段的檢測結果來看,試驗路路面平整,使用狀況良好;行車荷載下壓力和數(shù)據(jù)變化不明顯,說明厚層水泥穩(wěn)定碎石路面的板結效果良好,荷載傳遞到層底的應力
極小;同一樁號左幅水泥穩(wěn)定碎石瀝青路面的行車道出現(xiàn)了4條長度3~5 m的縱向裂縫,而試驗段瀝青路面未出現(xiàn)縱向裂縫,表明厚層水泥穩(wěn)定碎石試驗路能夠滿足使用要求,采用文中提出的厚層水穩(wěn)碎石結合式壓實度控制方法切實可行。
4 結 論
a.室內試槽試驗結果顯示,在單層鋪筑厚度30 cm時,在模擬現(xiàn)場大激振力作用的水穩(wěn)碎石壓實度,上15 cm和下15 cm之差在2%以內。
b.首次提出采用兩種壓實度檢測方法組合的方式對壓實質量進行控制,通過試驗路驗證能夠滿足厚層水穩(wěn)碎石施工現(xiàn)場壓實度檢測需要;實體工程驗證表明,通過采用提高上部結構壓實度的做法可以確保下部結構壓實度。
參考文獻
[1] 趙 偉.大厚體積水泥碎石施工關鍵技術研究[D].西安:長安大學,2007.
[2] Marco P, Rabinder K. Admixture for Recyling of Waste Concrete[J].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, 1998, 5(20):221-229.
[3] Yi Z J,Yang Q G,Tang B M,et al.A Fundamental Under-standing to the Failure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Based on
the Concept of Fracture Mechanics[J].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ad Material and Pavement Design,2002,3(3):261-280.
[4] Seref O, Fazil C,Akpinar M V. Effect of Cement on E-mulsified Asphalt Mixtures[J].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and Performance,2007,16(5):578-583.
[5] Brown N R. Solution for Distressed Pavement and Crack Reflection[C]//Eigh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w-volumeRoads.Reno:National Research Record,2003:73-79.
[6] 何庭繼,展朝勇.現(xiàn)代公路施下機械[M].北京:人民交通出版社,2001.
[7] 林有貴.廣西瀝青路面早期損壞原因及對策研究[R].南寧:廣西省交通廳,2000.
[8] 荀家正.超厚水泥穩(wěn)定土基層鋪筑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[J].公路,2004,4(4):14-18.
[9] 劉世武,閭開軍,彭德潭.整體大厚度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的結構性能分析[J].林業(yè)建設,2001,4(2):25-28.
[10]彭高藝.整體大厚度水泥碎石基層實踐與思考[J].遼寧交通科技,2002,9(3):3-5.
[11]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. JTGE60)2008公路路基路面現(xiàn)場測試規(guī)程[S].北京:人民交通出版社,2008.
[12]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.JTG D50)2006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(guī)范[S].北京:人民交通出版社,2007.